首页学院概况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双语特色优师工程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方婷婷:教育资助为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

时间:[2020-09-15]  来源:

        B002D 

受访者简介:方婷婷,中共党员,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曾获长春师范大学2018-2019年度“资助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教育扶贫,扶的不应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应该是学生精神世界的贫瘠”

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有一句话,“我有个原则:想到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的彻底。”自从萌生资助育人的念头,它便如春草般疯长,成为方婷婷老师教书育人路上的重要指针。教师如何开展资助育人?在认真思考与规划后,2017年暑期,方婷婷组织2014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2人,通过西部爱心公益网到山东省泰安市泗皋小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支教活动。他们为当地100多名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学生进行课业辅导,课程涉及音乐、英语、数学,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了当地的教师,帮助他们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在这次支教活动中,两名学生的教学能力与素养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教育可以以资助的方式改变和影响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94C53

  2018年7月,方婷婷发起了“云上的孩子”资助云南省普洱市龙坎村219名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在当地的西盟一中创办英语社团,便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用好捐赠资金,设立奖学金,用以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开展物资捐赠,向资助对象捐赠棉被、衣物等生活用品,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这次公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这些肯于努力的孩子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97894

方婷婷在做这项工作,学院的其他教师和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2019年初,经由学院及校外爱心团体的帮助,长春师范大学“云上的孩子”教育资助团与龙坎村取得联系,形成了结对帮扶的资助活动。6月,资助团为对口援助村募捐了棉被、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百余件,15级、16级、17级学生近百人参与,帮扶这里的留守儿童。为确保资助效果最优化,他们悉心制定了资助标准,对不同困难程度的学生进行精准资助。通过与资助对象实时、紧密沟通做到资助透明化,确保捐赠物品能够到达捐助者手中。此外,他们还通过微信与资助对象形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真正将资助全程化、全员化。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和未来的准教师,教育者要首先走在前列。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同学们纷纷走向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悟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走进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奔赴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辅助工作人员进行人员排查和场所消毒工作,他们通过网络在线教学,为远在疫情地区、无法回到课堂的学生免费进行学业辅导,等等。发挥优势、尽己所能,躬身实践、服务人民,这是准教师们在与人民共患难中的使命担当。

747B3

通过支教、捐赠、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深入到贫困小学、贫困地区、社区、网络课堂等空间场所开展相关的教育资助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资助的热情和奉献社会的自觉意识,使他们深刻感悟到社会责任,努力成长为内心有温度、思想有高度的新时代大学生。

“教育资助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而是要通过教育滋养学生的心灵”

2016年,方婷婷来到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任教。“亲其师,信其道”是方婷婷坚守的教育信条。教师,不仅要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任,还担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只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下助人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她机缘巧合地了解到了云南省普洱市龙坎村的情况。2018年末,她随团出发走访了龙坎村。龙坎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由翁嘎科乡到村里的道路是土路,遇到下雨天,人要蹚着没过脚脖的泥水进村。村民居住的房子里也只有简易的床铺和简单的家具、家电。

B3DD2

“寨子里,只有一个两平米左右的小卖部(全寨子唯一的脱贫户),商品都是不到一元钱的食品,店里只有阿尔卑斯棒棒糖是市面上见过的,其他的有过期的,有不知名厂家的。无奈之下,我只给孩子们买了些糖,小家伙们非常热情,只要我们说要去谁家,就给带路,分到糖吃就超级开心。”村里这些孩子们基本都是留守儿童。

AC323

“这里的村民们都十分淳朴,当我们一行人来到寨子时,村民们拿出了招待最尊敬的客人的饭菜——现杀的鸡和米一起熬的稀饭,唯一的菜是辣子拌黄瓜。我们吃饭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在门口看着的,剩下的,他们才能吃。虽然他们没有什么,但村民们却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拿出来给我们。”

B3DD2

图片中的最外面的小女孩是我们走访当日见过的唯一穿着鞋的小孩儿

“村儿里有一所学校,十几名老师。尽管教学环境与县、市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却被老师们对教育的执著所感动。校舍的墙是老师们自己刷的,学校的围栏是男老师自己装的,路是老师们集体铺的,白天上课,下午干活,学校有两个蔬菜大棚,正在建两个猪圈是他们自己弄的,带我们参观校园的时候,他们自豪极了。这里每位老师都身兼数职,男老师教数学、体育、地理、美术、计算机……”      

6FB17

“在我们走访的几天里,村民们的淳朴、孩子们的可爱以及这里的一切触动了所有人。”通过对龙坎村的实地走访,我更加坚定了教育资助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信念。从云南回来后,我们便发起了“云上的孩子”资助项目。

76CCC

“用‘云’字,一是资助对象是云南的孩子;二是留守儿童本是大山里的孩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被深深地锁在了原生的土地上,我们要通过教育资助的方式,帮助他们摆脱这种代代相传、苦守土地的轮回,翻过大山、登上云端,去展望这个世界更大的地方,去发现更值得奋斗的目标,去实现命运更多的选择。”

“我愿在这条路上为这些肯于努力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群可爱的孩子。”方婷婷坚定地口吻传递着她内心的坚毅。

春去冬来,2019年初,当得知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只能靠一床棉被过冬时,方婷婷立即组织学院的学生开展爱心捐赠活动,通过朋友圈转发、班级群信息发布,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

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卞子航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这是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大学的最后一个假期,恰逢毕业季,老师朋友圈里的几张照片把我的目光带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照片里,几个孩子面容憨态可掬,衣着却十分破旧,目光里透着不同于城市孩子的无助。从老师口中得知,这些孩子来自云南的大山。相比城市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吃饱穿暖,便是最大的幸福。现实是,他们连最基础的生活也不能得到保障。这次志愿活动中,我捐了一些物品。对于我来说,这次活动的意义不在于物质上的奉献,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大家对善的认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更多地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事,把爱传递下去。”参与活动全程的于思宇同学说:“看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我更多的是心疼。为这些孩子捐赠了一些棉被和衣服,我们体会到助人的快乐,这也让我们有了坚持做公益的决心——怀着奉献的心,真诚地对待公益,把关爱传给更多人。”

7DBBC

从捐助活动的宣传到行李邮寄的每个环节,同学们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公益社会的热爱。

方婷婷始终与这所小学的王校长保持着良好的沟通。王校长说:“物资捐助极大地改善了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但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缺乏的是教育,他们多才多艺,却没有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带领他们走出精神的贫瘠。”

路途遥远也不能阻碍资助关爱的到达。尽管方婷婷与同学们不能长期驻扎到云南当地去,但她却一直通过微信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她正着手建立“一对一”教育资助的线上网络平台,以期对孩子们进行远程辅导。

培养师范生资助社会的情怀,履行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通过教育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同时也让教育资助社会、贡献社会的情怀融入到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师范生的教育责任和使命。

“坚持做好资助育人,一定会改变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教育资助的效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见分晓。加强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高尚品德,这在方婷婷看来,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具体事儿。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江河。

6FB17

      在方婷婷工作的几年间,每一件小事、每一次行动都是她资助育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她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服务活动,组织成立支教团,定期去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同时,她与学院优秀教师一道与贫困地区的教师结成“一对一”的教育帮扶对子,通过网络帮助贫困地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指导贫困地区的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样一群优秀教师的引领下,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培养优秀师资队伍的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课程思政,把先进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增强师范生的时代使命感。从最初的教学唤醒到现在师生共同投入,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的教育资助行动逐步步入常态化,资助育人的教育理念也深植师范生内心。方婷婷笃定,“坚持做好资助育人,一定会改变更多人的精神世界”。教育资助的行动仍在继续,育人的效果在不断发酵,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直到所有灵魂的整体唤醒。

教育资助,要解决贫困学生在资金上的贫困,更要解决学生精神世界的贫瘠。为了改善贫困地区学生的物质生活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未来,方婷婷积极投身公益资助活动,还主动走出去、联系社会公益组织,组织学生假期开展教育资助活动,正如她所说,“教育资助让学生心中充满爱,更能传递爱,将会影响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记者手记:大资助观,是相较于校内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小资助观”而言的,高等师范教育要树立“大资助观”,要培养师范生的资助情怀,要放眼全国乃至更大范围落后地区对经济困难与精神贫瘠学生开展教育资助行动,以实在的教育资助行为激发师范生资助情怀养成,在师范生心灵树立教育资助社会、奉献社会的育人理念,从而进一步明晰师范生的责任与使命。

 

上一条:新时代·心健康·新梦想——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下一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我校与海亮教育管理集团签署“海亮学院”合作协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