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概况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双语特色优师工程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优师工程>>正文

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优秀双语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 行)

时间:[2017-03-14]  来源: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秉持“服务基础教育,立足师范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开展国际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坚持“全人培养、全面发展、全程教育”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双语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具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奉献精神、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和个人修养,能够用英语讲授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以及IGCSE、A-level、AP等国际课程的国际化、专业化、实践型、创新型双语师资。为此,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要求,结合学校“青马工程”开展,以及学院实际,全面实施“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优秀双语教师培养工程”(简称“优师工程”),旨在让学生“成人、成才、成事”,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有贡献的公民。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就业需求相结合”三个基本原则,把培养“在国际化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己任,采取“思想引领、实践锻炼、师徒结对、自主学习、网络交流”五个培育路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操守、扎实教师职业技能、卓越行政管理能力、与时俱进创新精神等五方面能力的优秀双语教师。

二、组织机构

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成立“优师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的领导、规划、协调和实施。领导小组由组长两名、副组长一名及组员组成。组长由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担任,组员包括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青马导师)、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各教研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兼任,办公室成员为院学生会主席、分团委副书记、社团联合会主席及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

三、培养对象

具有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正式学籍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四、培养内容及任务

(一)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远大的人生追求目标;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人生观去思考和对待人生中面临的荣辱、得失和贫富等问题,以及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和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面对纷繁世界形势,高度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振兴中华民族、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

(二)日常行为与师德修养。教育学生在活动参加和组织、公共场合言行等方面以人师的标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养成文明优雅的行为习惯,自觉塑造仪表端庄、知书达理、举止大方、文明礼貌的师表形象;教育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特点,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提高师德认知并外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

(三)专业知识与教师技能。教育学生掌握通识教育知识、学科基础知识 、专业发展知识、教师教育知识;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简明、生动、得体、有启发性的教育、教学、交谈的口语特点,能用比较标准、清晰、正确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讲课和交流,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掌握规范汉字的训练,树立用字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技能、做到书写正确,美观、整洁、流畅;掌握教师常用文体的写作技能,所写文章内容符合问题要求、语言得体、语句顺畅、标点无误;掌握教学设计技能、教育技术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听课评课技能、组织及指导学科课外活动和教学研究技能;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

(四)责任心与领导力。培养学生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热爱团体、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积极的自尊心、自信心,坚韧的意志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决断力等品质;在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学生全面预测和决断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

(五)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敢于梦想、勇于突破、脚踏实地、勤勉践行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五、培养方式

(一)思想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诚信教育、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制意识相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讨、小组学习、宣讲分享、校园文化建设等形式,加强对学生思想理论教育。

(二)实践锻炼。精心设计每学期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活动与理论教育联系的紧密性,并定期召开报告会和交流会,汇报和交流实践锻炼的收获和研究成果。(1)校内实践。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师基本技能、教师职业素养训练,强化补充课堂学习成果,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校外见习、实习。通过到教育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巩固检验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 “三下乡”基层锻炼,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调查研究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围绕关爱幼老、关注环保、爱国教育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荣誉感、责任感。

(三)师徒结对。(1)校内教师引领。校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关注、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生活关怀、心理辅导等,全面指导帮助学生。(2)校外师傅指导。学生与教育一线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师傅”结合一线教学工作,培养“徒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朋辈帮扶传承。学生结对共建,进行思想传递、生活帮扶、学业指导、活动参与等,传承优良学风、院风。

(四)自主学习。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扎实专业知识。

(五)网络交流。利用学院网页、国教新青年微信平台、qq群等网络工具,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进行宣传教育,沟通交流。

六、实施保障

(一)党政统一、明确中心。“优师工程”要作为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一项长期重要工作,落实到学期初党政工作计划中、期末做好总结,加强领导,建规立制,严格实施,整体推进。

(二)分工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研究与开展,阶段评估及效果考核,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活动方案,收录汇总相关评定信息,建立档案;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践指导;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青马导师)负责指导活动开展;学生全员参与、全程锻炼。

(三)建设一支政治素质硬、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创新开展工作的强有力的教师队伍,确保“优师工程”有利推动。

(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高质的网络化学习平台和内容;建立长期稳定实践基地,保证学生实践活动开展。

 



附:1.《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2.《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细则》

      3.《国际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共进计划》

 

上一条: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优秀双语教师培养工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细则(试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