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等院校:
教育部印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继续推动和支持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
为了帮助广大院校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显著成效,师培联盟(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邀请国内外有深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批专家团队,根据区域特点及培训需要研发课程,开展主题定制、送教上门、委托培训、教学改革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训方式
1.定制课程: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培训内容可任意选择和自由组合,培训目的明确,主题突出;
2.方式灵活: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可自行选择,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如:主题研讨、交互式学习、案例教学、个性点评、行动学习等;
3.送教上门:组织专家亲临现场,或者在指定地点进行培训,是定制式的、有品质保证的专业服务。
4. 高校合作:我研究院可与各高校合作开展研讨会,由高校自己定制内容,我会可邀请一位专家到校一同做研讨.(向本省高校发函一同探讨研究.扩大高校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课程内容
1.交互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SPOC(私播课)设计、制作,教学评价,网络发布,代做微课、慕课,VR(虚拟现实),教学工作坊系列培训,在线开放性课程。
2.共商共论分享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之路,探索研讨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经验。
3. 高等院校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及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师能力提升。
4. 全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暨多层面系统化四大课堂全面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5. 高等院校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6. 专业指导(项目合作):针对转型院校课程改革委派权威专家进校做连续一个月左右的亲临指导,并延续半年的跟踪指导。
另,定制方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与我单位进行协商,量身设计课程,并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相应的专家送教上门。(所有专业和课程都能安排)
三、课程效果
1.针对性强,实效性高;
2.经费投入小,受益面积大;
3.专家亲临现场,名师深入课堂;
4.单位全员培训,全面提升;
5.培训时间、地点及内容可自行选择;
6.跟踪服务,延续指导与合作。
四、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师培联盟(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
五、讲师团队(部分专家)
1.(微课、慕课、翻转课堂、SPOC课程建设、现代信息教育部分专家)
杨上影——高工,国家网络规划师,现任广西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教育技术系硕士生导师、华为认证讲师、国家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TITT培训讲师。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教学与研究生实训课程教学,如《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计算机文化基础》、《影视欣赏》、《数码摄影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现代教育技术》等本科课程教学。主要方向:教学新媒体、数字化学习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范国玉——微课程开发技术创始人。工商管理硕士、谷歌公司特约培训师、国内著名实战派培训专家,范老师曾先后就职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谷歌等国内外著名大型企业以及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从事销售与管理工作,2013年创办国内第一家智慧分享平台微课学院,具备完善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和实战管理经验,被多家国内企业聘为常年课程开发培训顾问。特别擅长于微课程开发、思维导图-TTT培训师培训、思维导图-企业教练式课程开发、职业化训练。被很多单位评价为满意度最高,最注重结果的实战培训师。
焦宝聪微课教学团队(三人)——焦宝聪教授、博导,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北京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国内教育技术界三焦之一(焦建利 焦宝聪 焦中明)。
郑小军教授——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硕导,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3年创作的5个微课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曾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 珏——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在教育部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创办国内最早的教育门户网站K12教育网,任总编一职。自主制作的微课有100多个,并且开发有“微课设计与制作”等两门MOOC课程,迄今已有近10000人选修、同时兼任全国高校教育技术专业U7学习联盟秘书长、北京圣陶教育研究院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华南师大广东省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中心兼职研究员。
赵国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教授、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他先后过担任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教育技术系副主任,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挂职),曾赴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任访问学者。同时,兼任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CORE)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大赛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并担任《远程教育研究》、《中国教育网络》和《教育进展》编委和审稿人。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规划,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数字化学习的设计与开发。目前已出版有中文专著7部,英文专著1部,中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他的学术成果曾先后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北京市优秀教育研究三等奖等。
于歆杰——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编委。“电路原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2013年起,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青海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等近20所“985”、“211、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院校中推广电路原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教学改革,利用相同的MOOC资源,帮助各个学校解决自己的教学改革问题,达成各自的教学改革目标,取得一系列成果。2015年8月出版专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涂晓斌——教授,江西省骨干教师,一级优秀主讲教师。主要从事《工程图学》、《CAD/CAM》等方面的教学,主要研究方面为CAD、虚拟现实、图形图像处理。首届微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主持《虚拟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5项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在《机械设计》、《机械与液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教材12本。
战德臣——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质量规范工作委员会主任、大学计算机课程工作组组长。他的课程《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首批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 MOOC平台上线,并首次成功实施了大规模MOOC+SPOCs教学改革活动:2014年秋季学期联合13所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联合26所大学,实施MOOC+SPOCs+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同期课程5万余名大学生在线学习,讨论回帖超20万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高校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部分专家)
孙 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规划与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周小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教务处处长,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水产大学应用化学联合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李向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理事。国家精品课负责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品牌建设专业负责人。
夏明忠—教授,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首批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中国“首届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兼任四川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立体农业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四川省科技评议(审)委员会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专家,凉山州农学会副理事长,凉山州科技顾问团副主任。
陈小虎—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先后任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南京动力化工设计研究院院长,南京动力专科学校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起任金陵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董大奎—教授,1982 年1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现任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澳洲高等技术学院院长。
闫舒静:教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秘书长、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甘德安:经济学教授。现任武汉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江汉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院长、江汉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江汉大学商学院院长、江汉大学副巡视员。第九届、第十届湖北省人大代表、第十一届湖北省政协常委、第十一届民革中央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民革主委。曾获得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市老劳模新贡献标兵等称号。
曹勇安: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黑龙江东亚学团董事长。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常委,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教育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国理事,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厦门大学高教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李东亚:黄淮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黄淮学院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全面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与转型中为全国地方转型院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3.(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及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部分专家)
张学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校聘教学顾问组专家,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之一,清华大学校聘骨干讲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指导组秘书长等职。所在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进行《让课堂充满激情、智慧和欢乐——谈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分普教版、职教版和高教版)、《如何提升领导力——谈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分公务员版和企业总裁版)及《中国制造业与现代制造技术》等1000多场专题讲学或讲座。
何淑冰---香港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总监,在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领域具有30年的工作经验。主要研究领域有成果为本教学、大学教师发展、大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等,在这些领域曾领导多个大型研究及发展项目,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和资源。曾多次获邀在欧洲、澳洲、香港、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的国际及地区教育会议作主旨发言,以及应邀到接近30所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的大学担任顾问或开展师培训工作坊,亦经常担任香港研究资助局以及多家国际审阅杂志评审员。
孙菊如--教授,江西师大政法学院学科教学论专家、硕士生导师、教授。
六、申请流程
1.定制方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培训需求(或者从备选课程内容直接选取)填写培训需求表;
2.主办方组织相关专家做需求课程分析,制作培训方案;
3.双方协商确定培训时间、地点、费用及培训方案;
4.签订培训协议,组织实施培训。
5. 重要提示:一般需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七、其他事宜
1.培训费用根据培训时间、课程内容、专家及差旅等因素确定;
2.培训结束由主办方根据学习情况,颁发学时证书;
3.联系方式
联系人:崔文莉 电 话:13371640176
报名邮箱:jiaoyu@cnzjxz.com QQ在线咨询:2355562554
师培联盟(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
二〇一六年六月一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专题培训需求表
单位名称 |
|
联 系 人 |
|
联系方式 |
|
培训主题 |
|
培训时间 |
|
培训地点 |
|
培训人数 |
|
经费预算 |
|
培训需求 |
(可另附纸)
|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学员水平 |
(可另附纸) |
备注:请尽量提前一个月定制培训内容,以便安排专家及课程; 联系人:崔文莉 联系方式:13371640176:1358191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