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概况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党建工作学团工作双语特色优师工程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规章制度>>正文

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清单

时间:[2018-12-24]  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清单

序号

一级
任务

二级任务

落实举措

责任
领导

主责
部门

协同
部门

1

1.
组织
领导

1.1
指导思想

1.1.1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切实抓好各方面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王  忠
刘春明

学校党委

党委宣传部

1.1.2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1.2
基本原则

1.2.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王  忠
刘春明

学校党委

党委宣传部

1.2.2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2.3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1.2.4坚持传承巩固改革创新。

3

1.3
领导体制

1.3.1.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对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负有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事项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

王  忠
刘春明

学校党委

党委宣传部

1.3.2.党委书记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选优配强党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1.3.3.学校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学校领导任副组长,各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院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

1.3.4.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副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其他学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4

1.
组织
领导

1.4
工作机制

1.4.1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十个纳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门工作会议,纳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纳入教师入职培训计划和评聘考核体系,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体系,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

王  忠
刘春明

学校党委

相关职能部门

5

1.4.2成立“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协调组织全校力量,重点研究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敏感问题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迟海波

学校党委

相关职能部门

6

1.4.3强化学院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学院党总支(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

王  忠
潘正岩

党委组织部


各学院党总支
(分党委)

1.4.4进一步加强学院党总支(分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和院长。推行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员院长同时任党总支(分党委)副书记或委员,党员副院长进入党总支(分党委)领导班子。

1.4.5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学院重要事项,进一步明确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院长工作职责,健全学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7

1.4.6各学院团委书记列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共青团工作。

8

1.4.7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严格“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9

1.4.8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落实“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以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抓手,定期开展集体学习。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认真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每年摸底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

各党总支
(分党委)

10

1.4.9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办法,规范学术评价方法,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提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把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遴选成员的底线要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发挥好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苏春辉

科研处

教务处
研究生院

11

2.
队伍
建设

2.1
总体要求

2.1.1.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双千工程”,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工作力量。

杨  勇

人事处

各部门
各学院

2.1.2.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12

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

2.2.1.按要求配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

杨  勇
迟海波

人事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处
组织部
教务处
工会
研究生院

2.2.2.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博士硕士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平均水平。

2.2.3.每学年至少安排1/4专任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职称(职务)评定中,将对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进行综合考量。

2.2.4.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表彰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

13

2.3
辅导员
班主任
团干部
队伍

2.3.1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团干部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研究生配备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迟海波
杨  勇

人事处
学生工作部

各学院
研究生院

2.3.2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纳入学校教师表彰体系。

2.3.3从2018年开始,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14

2.4
党务工作
队伍

2.4.1明确党政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全校党政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职责范围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负有相应的主体责任,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定期进行考评。

潘正岩
杨  勇

人事处

党委组织部
教务处
党校

2.4.2将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1%。鼓励党政干部、社科理论研究人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15

2.4.3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党总支(分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做一次专题讲座。

王  忠

学校办公室
各学院

教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2.4.4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领导每学期分别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至少4学时。

16

2.4.5建立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党务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工作部(处)

各学院

17

3.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和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建

3.1
思想政治
理论课
主渠道

3.1.1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推进“2+1”模式。实现实践教学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统一,使实践教学更加系统化。

杨  勇
迟海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教务处

3.1.2创新教学内容,实施“一体两翼多元”的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一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为两翼,“大学生文化素养”“哲学与人生”“创新与人生”等系列选修课为多元的教学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需求。

3.1.3创新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引进“中成智慧课堂”“虚拟现实(VR)”等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创新管理与考评方式,推进“学习过程、学生认知、实践能力和行为养成”等考核内容的统一,由结果考核变成过程考核的新型考核模式,实现全面考核。

18

3.2
马克思主义
学院建设

3.2.1按照吉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于学校党委领导。配齐配好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支持力度,建设好吉林省优势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基地,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吉林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中起示范作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  忠
迟海波

学校党委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务处
科研处
研究生院
计划财务处

19

3.3
思想政治
理论课
教学科研
基础条件

3.3.1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等基础条件。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根本要求,全面使用马工程教材,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定课程、学分及学时。

杨  勇
迟海波

马克思主义
学院

教务处

3.3.2控制课堂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打造优势师资队伍,有计划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校级领导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3.3.3以领导讲、专家讲、教师讲、学生讲的方式定期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翻转课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精彩课堂,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20

3.3.4每年在校内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积极培育队伍,努力争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该领域重大研究项目。

苏春辉

科研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4.
哲学
社会
科学
体系
建设

4.1
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4.1.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加强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宗教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按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杨  勇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各学院

22

4.1.2每年组织一次教材使用情况的督导和检查,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院全面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工程重点教材没有覆盖的课程,要优先在国家公布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中选用。

23

4.1.3科研处和教务处要积极组织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相关专项科研、教研课题,并在优秀科研教研成果评选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类课题优先考虑、重点支持。

苏春辉

科研处
教务处

各学院

24

5.
日常
思想
政治
教育

5.1
理想信念
教育与
价值引领

5.1.1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岗位,确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
团委
教务处
工会
研究生院
党委统战部

各部门
各学院

5.1.2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5.1.3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5.1.4有计划地开展“承典铸魂”“经典赏析”“文明修身”等活动,定期组织师德先进和青春榜样校园巡讲,认真做好党外人士和港澳台侨师生工作,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师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5

5.2
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5.2.1 在党委宣传部增设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机构, 实行校园媒体统一归口党委宣传部管理。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各部门
各学院

5.2.2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设计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5.2.3加强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运营团队的培训和管理,制作传播帖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

26

5.
日常
思想
政治
教育

5.2
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5.2.4实行校园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加强对师生自媒体的管理。

刘春明

信息化工作
领导小组

网络中心
学校办室
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
保卫处

5.2.5成立网络舆情观察研判工作组,定期汇集研判网上师生思想动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

27

5.2.6建设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学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和一支不少于20人的教师网络宣传员队伍,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迟海波

青马工程
领导小组

党委宣传部
学校办公室
学生工作部
党校

28

5.2.7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苏春辉

科研处

人事处
党委宣传部

29

5.3
实践育人

5.3.1将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实践育人环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落实规定的学时学分,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迟海波
杨  勇

教务处

各学院

30

5.3.2继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基地,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团委
教务处

31

5.3.3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就业工作
指导处

教务处

5.3.4建设规范的大学生创业园,引导有创业实力的大学生创业组织进入创业园,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

32

5.3.5以“凝练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为核心理念,全面升级“甘泉”志愿服务工程,开创“三月·五日”志愿文化活动项目,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

团委

各学院

5.3.6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推行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爱心献社会,真情暖长师”的志愿服务文化生态。

33

5.3.7深入开展国防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军事训练必修课。

武装部

34

5.3.8 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 总结经验,分享成果,促进工作开展。

教务处
团委

35

5.4
文化育人

5.4.1制定学校年度大学文化建设工作要点和中长期建设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导向,以提升人文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凝练长师精神、传播大学精神为宗旨,从思想引领、素养提升、学术攀登、环境优化、制度保障五个维度,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文化引领。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
团委
科研处
教务处
各学院

36

5.
日常
思想
政治
教育

5.5
廉洁育人

5.5.1把廉洁教育纳入教职工教育培养体系。

刘双山
杨  勇

纪委

各党总支
(分党委)

5.5.2推动大学廉洁教育进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务处

5.5.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

团委

各学院

5.5.4加强大学生廉洁社团建设,增强廉洁社团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廉洁教育功能。做好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规律和方法。

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教务处
科研处
团委
政法学院

5.5.5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廉洁教育的推动作用,鼓励师生创作廉洁文化作品。

党委宣传部

各学院

37

5.6
心理健康
教育

5.6.1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明确和强化职责任务。

迟海波
杨  勇

学生工作部

教务处
各学院

5.6.2成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党委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各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沟通协作的工作机制。

5.6.3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机制,按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每年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保障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认真开展工作。

5.6.4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保证课时学分。

5.6.5加大对心理咨询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建成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心理咨询场所。

5.6.6鼓励并支持专职辅导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构建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5.6.7持续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38

5.7
服务育人

5.7.1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特别是“双困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就业市场调研、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等方式,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迟海波
杨  勇

就业服务处

各学院

5.7.2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专家来校作就业能力提升报告、选派“双困生”参加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努力推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39

5.
日常
思想
政治
教育

5.7
服务育人

5.7.3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把资助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明确和强化职责任务。

迟海波
杨  勇

学生工作部

教务处
各学院

5.7.4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党委学生工作部、各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沟通协作的工作机制。

5.7.5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多方筹措资金,实现资助经费达到学校事业收入的5%的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都不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学业。

40

5.7.6充分发挥工会、妇委会职能,维护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潘正岩

工会

各部门

41

5.8
群团组织
学生会组织
和学生社团建设

5.8.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学校党委对群团工作的领导责任,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工会、共青团、妇委会要在组织团结动员广大师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建功立业的同时,增强育人意识。

王  忠
潘正岩

组织部

工会
团委
妇委会

42

5.8.2制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学生组织管理的若干意见》,将思想引领贯穿党团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创新载体和方式,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鼓励并大力支持党团干部参加理论研修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迟海波

团委

各学院

43

5.8.3在各基层党组织设立分党校、团校,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学生党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潘正岩
迟海波

党校
团委

各学院

44

5.8.4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作活力、促进工作创新,发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迟海波

学生工作部
团委
研究生院

各学院

45

5.8.5严格执行大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规范日常活动,促进有序发展。

46

6.
条件
保障

6.1
教育活动
设施建设

6.1.1各基层党总支(分党委)要建设党建标准化活动室。

潘正岩

各党总支
(分党委)

资产管理处
后勤服务处
各部门
各学院

47

6.1.2学生宿舍楼或生活园区要建设学生党团活动室。

迟海波

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48

6.2
经费投入

6.2.1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和基层党建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苏春辉

计划财务处


人事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生工作部
组织部

6.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两部分经费。

6.2.3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标准列支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

48

6.
条件
保障

6.2
经费投入

6.2.4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10元标准列支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苏春辉

计划财务处


人事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生工作部
组织部

6.2.5按教职工党员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学生党员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标准列支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基层党建。

6.2.6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兼职党支部书记配发绩效工资。

6.2.7落实辅导员绩效工资政策,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49


7.
育人
环境

7.1
宣传思想
文化阵地
管理

7.1.1严格贯彻落实《长春师范大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长师党字〔2017〕18号)、《长春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阵地管理的实施细则》(长师党字〔2016〕52号),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和《新闻宣传工作实施办法》。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各部门
各学院

50

7.1.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严禁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

教务处

各学院

51

7.1.3严格执行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沙龙、读书会等学术活动“一会一报”“一事一报”等审批制度。

党委宣传部

各部门
各学院

7.1.4规范师生接受媒体采访行为,师生接受媒体采访必须报请党委宣传部批准。

7.1.5加强对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和出版物等校园媒体的管理。

52

7.1.6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校园内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抵御和防范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党委统战部

学生工作部
保卫处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各部门
各学院

53

7.1.7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一票否决”,对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刘双山

纪委

人事处
组织部
教务处

54

7.2
校园安全
稳定

7.2.1完善校园综合防控机制和突发事件紧急处置预案,完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确保校园内无监控死角。

迟海波

保卫处

各部门
各学院

7.2.2加强安保人员培训,提高夜间巡逻频次,做到接警必到,快速反应、快速处置,提高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7.2.3经常性地开展消防疏散演练、安全警示教育讲座等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5


7.
育人
环境

7.3
家庭与社会
参与

7.3.1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格。建立并落实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放假期间的思想动态。

迟海波

学生工作部

各学院

7.3.2坚持开展“爱心百日行”、家访等活动,促进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56

7.3.3加强与社会机构、社区的交流,共建育人基地,经常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团委

57

8.
工作
创新

8.1
青马工程

8.1.1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按照“在继承巩固中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发展”的原则,遵循“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教育培养基本规律,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内在需求”的理念, 本着“科学的理念引领,完善的体制保障,先进的手段推动”的思路,进一步明确青马工程目标定位,完善培养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将其打造成彰显我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的“铸魂工程、塑型工程、示范工程”,努力开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王  忠

青马工程
总协调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生工作部
团委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组织部
党校
各学院

58

8.2
教师思想
政治工作

8.2.1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找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破口。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组织部
党校

59

8.2.2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对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品德、学术作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将学习师德规范、学术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培训计划。

杨  勇

教师教学
发展中心
人事处

各学院

60

8.2.3加强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学会建设,把一大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汇聚起来,通过读书会、报告会、社会实践、基础调研等多种方式,发挥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者的辐射带动作用。

迟海波

党校

61

8.2.4加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的组织和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加强对青年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

潘正岩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8.2.5以3年为周期,实现对青年教师党员培训的全覆盖。建立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关心和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

8.2.6支持和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62

8.3
礼敬中华
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

8.3.1在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承典铸魂”“百部经典赏析”“传统文化社团建设”“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迟海波

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
团委
教务处

8.3.2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此为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根据吉林省高校工委《关于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意见》(吉高校发[2018]2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抓好教学这个关键,抓好教师队伍这个根本,抓好学科建设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责任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功能,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二)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四)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一是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善“一体两翼多元”的思政课理论教学体系,深化“2+1”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全方位统一。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建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中心”,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进立场进情感。二是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通过试点,重点打造一批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逐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覆盖面,深入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履行价值引领责任,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三是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报告会,使广大教师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四是建立健全“课程思政”配套措施和办法。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大纲修订、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效果评估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

(牵头单位:教务处;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工作部、各学院)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科技报国情怀。一是优化和规范科研环节和程序,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研究过程有规范,通过制度建设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应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二是完善科研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加大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形成鼓励创新的学术导向,构建学术诚信体系,开展学术道德讲座,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三是发挥科研平台的育人功能。努力打造一批集就业实践、实习教学、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打破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现象,实现校内学术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项目研究,培养师生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创新原动力。四是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持续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定期开展科普教育,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竞争有序的浓厚育人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牵头单位:科研处;责任单位: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科协、各学院)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家国情怀。一是立足传统经典项目,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代内涵。继续做好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等传统经典项目,升级打造“红烛杯”固本励能“职”通车,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紧跟时代主题,不断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涵。二是聚焦社会需求,不断夯实学生创新创业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机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打造“创意—创新—创业”的创新实践教育链条,筹建“创新孵化基地”,帮助学生将创新“作品”向“产品”转化;以“甘泉”志愿服务工程为依托,以“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培育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为核心理念,全面推进“三月·五日”志愿文化活动项目,构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围绕扶贫攻坚和民生工作大局,立足整合校园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三是进一步创新青马工程实践育人方式,切实提升培养实效。以“团队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和系统化考核”为工作机制,依托理论教育、结合实践训练,为青马学员量身定制实践内容,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定向、定时、定点的实践设计,使学员在理论认识不断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中,实现从理论到能力再到信仰的转换。四是依托“第二课堂”APP,将校园文化活动实施菜单式供给,为学校思政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持。相关单位或学生组织在APP平台上发起课程与活动,学生通过APP平台获取自己喜爱的活动信息,并自主选择参加。APP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构建“荣誉体系”。五是启动“实习网络双选会”,增强市场持续开发能力。为了使实习单位,即用人单位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学生也能更充分地了解实习单位,计划每年上半年召开“实习网络双选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在实习准备的共同参与中,既能增加实习单位对学校的信度,也能促进学生对实习教学的投入。六是启动“长师学子回家计划”,努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关注一生”,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终生关注。学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资源,学校有责任长期关注从长师走出的每一个学生,计划2018年建立一个对我校毕业生终生关注的平台,每年在不同时间对长师的毕业生送上问候,同时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回到长师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既对在校生的求职择业观起到引导作用,也让校友感受母校的关怀,保持学生与学校的长期联系。

(牵头单位:教务处、团委;责任单位:就业工作指导处、各学院)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教育引导师生增强文化自信。一是以“承典铸魂”为主题,打造一批具有体现时代和长师特色、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群。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深化青马工程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学习筑梦”行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全面落实青马工程全覆盖、全过程、分层次培养模式。加强学院青马学会建设,发挥青马学员自学组织的作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支持大学生文化社团建设,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等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师生树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爱国爱校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四是注重选树优秀学生典型。通过开展“十佳大学生”“青春榜样”等评选和表彰活动,构建优秀学生培养、选树、宣传工作体系,发挥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推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五是全面推进“青风四雅”文明修身行动。倡导全校青年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显风度”“文明课堂显风范”“文明校园显风貌”“文明食堂显风尚”“文明宿舍显风雅”“文明网络显风骨”的“青风”文明行为,实现“环境优雅”“举止文雅”“风度儒雅”“志趣高雅”的“四雅”良好氛围,营造“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全面响应”的文明生态环境。倡议全体青年学生做到“五个一”“五要”“十不准”,在全校形成礼行校园的良好风气,为文化校园建设奠定文明基础。六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依托吉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联合政法学院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工作。同时,积极指导、支持大学生廉洁社团“廉漪”学社开展相关活动,普及廉政知识、传播廉洁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诚信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团委;责任单位:学生工作部、纪委、工会、后勤服务处、各学院)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一是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和新闻中心建设,特别是新媒体矩阵建设,整合校园媒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供给能力,组织开展优秀网络平台和网络作品评选,制作传播符合大学生特点、接地气有温度的新媒体作品,深入挖掘师生身边的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典型事迹,用网络语言讲好长师故事,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二是着力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训练主动设置议题、汇集研判网上思想动态、回应网上关切的方法手段,熟练掌握网上信息发布、报送和舆论引导工作规程,不断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强化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三是大力加强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维护知识的学生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同时,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积极参与网络评论,着力提高网络评论能力。四是推动激励政策落实。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网络中心、学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科研处、人事处、各学院)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推广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慕课,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健全预防、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构建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防护网,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三是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推广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建档立卷、跟踪管理。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形式和内容,打造“心情·心悦”品牌教育活动,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心理调节能力和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专职教师,至少配备2名以上专职教师,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培训。加强对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纳入全校师资培训体系,强化专业培训和交流调研。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责任单位:教务处、人事处、团委、各学院)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一是结合学校章程、校规校纪的修订完善,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好干部标准,以及政治强、业务好、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制度,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层次分类别,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层次,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建立健全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体制机制,开展党建和业务双线培训,为学校事业发展储备干部力量。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执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将政治标准放在教师聘用和人才引进的首位,重点把好教师入门关、培训关、考核关。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评优评奖、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考核作为教职工年终考核评定的首要内容,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师德考核优秀者予以公示表彰。五是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艺术,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管理工作各方面,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六是完善学校事务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加强督查督办管理的执行力度,使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到各部门,同时检验执行的效果和收集所反馈的情况,加强考核评价,把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七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严在日常、管在经常,把管理育人贯穿始终。大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高度重视学生组织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公寓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牵头单位: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组织部、教务处、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人事处、工会、研究生院、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围绕师生、关照师生,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一是积极构建后勤综合保障服务体系。认真梳理后勤保障服务、图书资料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等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岗位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积极探索后勤服务工作创新,持续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大力引进专业化、规模化社会优质服务企业入驻校园,不断优化后勤管理模式。二是进一步加强服务育人环境建设。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大力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公寓环境、教学环境,满足教师和学生工作和学习需求。大力建设绿色校园,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演练等教育活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三是完善服务模式和工作体系,畅通师生权益诉求反馈渠道,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办理有关事项提供便捷服务。设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和规范校领导接待日工作制度,按顺序安排校领导接受师生反映工作、学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师生恳谈会、通报会、倾听师生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了解师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四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学习其他高校后勤管理经验,结合我校后勤实际,深挖内部潜力,调整和优化后勤服务管理团队的定位和格局,不断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五是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

(牵头单位:后勤服务处、学校办公室;责任单位:图书馆、校医院、人事处、保卫处、工会、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团委、各学院)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一是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勤、免”资助体系,推出“助航计划”。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管理,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学生的资助力度。继续实施“双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切实做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工作。二是开展资助教育活动。深化“爱心百日行”活动,拓展走访慰问范围,加大活动力度和资助力度。按资助体系分类进行导向育人,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侧重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侧重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三是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实施“发展型资助的育人行动计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以“自励自强之星”评选、“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开展“国家资助 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宣传评选活动。四是开展助人教育活动。丰富资助育人载体,继续开展 “爱心公益、有你最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多角度、多渠道搭建资助育人平台,带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秀代表走进基层学校、社区、福利院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受助—自助—助他”的资助育人新模式。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学院)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一是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党委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提高把握办学方向、驾驭发展全局、推进改革创新、维护和谐稳定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二是扎实推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五创五强”工程为依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完善“书记述党建、群众评党建、年终考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为组织育人打下良好基础。三是组织开展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全校党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是严格落实各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创新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全覆盖。充分利用“新时代e支部”线上功能,在抓巩固、抓融合、抓使用上下功夫,实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可视化管理。五是发挥好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团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和服务作用。

(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党校、工会、妇委会、团委、各学院)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任务要求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二)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每月调度一次相关工作开展,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议,纪委要强化工作的监督执纪问责,切实推进党政协同、师生协同、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网上网下协同机制。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认真完善本单位的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构建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责任体系。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单位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切实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要按照中发[2016]31号文件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配齐建强专职工作队伍。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比赛及展示活动,遴选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参加访学研修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四)严肃考核监督。坚持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评估范围,突出综合考核,注重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单位改革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考核办法,将相关工作任务要求纳入本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018年8月31日

上一条:长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下一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办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