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硕士研究生毛蕾同学在陈红君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育研究工作——“基于 CiteSpace 的我国中小学作业评价可视化分析”,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上成功发表论文。
毛蕾,女,1996.06,共青团员,国际教师教育学院2022级教育学硕士研究
付出行动,收获成长——研究生小白的论文发表之路
2022年12月,当我看到自己精心撰写的论文被核心期刊《物理教师》发表,我的名字出现在知网检索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从遥不可及到梦想成真,雀跃之余,回看论文发表的全过程,令我感慨万千。如果说我收获了进步,那么一定是仰仗学院多年来从本科一直到硕士研读期间,对我的系统培养。离不开学院对研究生的严格要求和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关爱。
2024年3月24日一大早,我收到了导师陈红君老师的消息,恭喜我小论文见刊。一时之间我的内心充斥着不真实感,第一次坐在长师课堂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转眼间我的论文也见刊了
得益于国教优秀的导师团队和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读研一年多来,我过得忙碌而充实。知行书社活动,安排紧凑的课程,每周的小组会和每两周一次的大组会。刚入学时我什么也不懂,导师组事无巨细,一一亲自指导。就连最简单的文献阅读,导师们都会亲自教导大家读什么文献、如何读文献以及如何进行文献管理。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也从一无所知的小白,慢慢成长到拥有一定阅读量的“学术新人”。从一开始的文献汇报到后期的研究方法汇报、选题汇报,一次次汇报主题的升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课堂上,老师们更是倾囊相授。将教材评价带入大家视野,耐心启发我们每一个选题的历晶院长;用国际课程与评价为大家开拓眼界,多次为我解答问题给出建议的王春姣副院长;始终重视乡村教育和教育公平,劝诫我们要永远保持批判精神的刘爽老师;带领我们阅读外文文献,并在生活上给予大家无限帮助的方婷婷老师。各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但却都同样耐心,认真解答我这个学术小白提出的一个个近乎可笑的问题,并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与高尚的情操影响、激励着我。
尤其是我的导师,陈红君老师。从我进组第一天起,您就从生活上、学术上给了我无数指导和帮助。我刚进组您就帮我细化研究方向,鼓励我深入研究撰写论文。我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论文撰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论文题目的确定,到论文图表的制作,再到论文内容的敲定,您仔细为我把关,一次次凌晨还在给我发大段的修改意见。甚至在我经历论文终审阶段被退稿时,您也并未责怪我,只是为我加油打气,鼓励我完善论文内容。没有您的督促,也就不会有这篇论文。在我因为小论文而焦虑,因为大论文选题而烦躁,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丧失信心感到迷茫时,感谢您一次次的包容和帮助。
我只是一名最普通不过的学生,有幸受到国教各位老师的耐心教导,最终取得了一点进步。真心感谢我在国教这个大家庭遇见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感谢大家的包容与帮助。“学无止境、行为师表”。各位老师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们对学与行的强调和追求,构成了我心中理想教师的模样,是我不断学习的典范。我会铭记各位老师的教导,朝着各位老师的方向坚定前行,做到学无止境,行以致远。